原创 Xhaiden 神经现实 收录于话题 #周周发 73个内容
文献:Miller, Jane E., et al. "Do People Prescribe Optimism, Overoptimism, or Neither?." Psychological Science (2021): 09567976211004545.
DOI:https://doi.org/10.1177/09567976211004545
作者:Xhaiden | 封面:JAY VOLLMAR
明天基金会涨吗?明年房价会跌吗?明年转个博就业会更好吗?或许一份相对精准的预测报告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计划、分配资源。可我们常常会看到预测报告中出现“看好”、“向好”这样的描述词,它们总会给我们一种“乐观”的感受。可“乐观”究竟是什么,它又有多普遍呢?
为了更深入地了解“乐观”这种情绪,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,Armor等人给参与者阅读了多种情景描述。在这些情景中,故事主角会面临一些事件,而参与者则需要进行评价:“对于其想要获得的结果,故事主角应该乐观还是悲观呢?”调查发现,在各类故事情景之中,参与者都倾向于认为主角更应该乐观;即使他们考虑到未来事件不可控等影响因素,他们仍稳定地倾向于选择乐观。可见,乐观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、是大部分人认为更合适的处事态度。
那么,乐观到底是什么?人们在说到“乐观”的时候又想表达什么?根据环境的不同,乐观有很多种解读,它或许代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高于随机水平;亦或只是对事件将如何发生的一种感觉或直觉,与可能性高低无关。
近期发表于《心理科学》的一项研究就这一点探讨了乐观在人们心目之中的真正定义。在这项研究中,Miller等人发现,“乐观”并不是一种对可能性的估计,因为人们在保持乐观态度的同时,反而会对可能性低估。在一项子研究中,参与者需要在阅读一个故事后回答:“在这个故事中,Lisa(捏造人物)对获奖的可能性应该有怎样的感觉/估计(什么样的感觉/思考是明智的)?基于该情景,Lisa应该对她获奖的可能性表示___”。
针对第一个问题,参与者需要从5个答案之中(极度悲观、适度悲观、实际可行的、适度乐观、极度乐观)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一个;接着,他们需要从5个乐观程度(非常低估、略微低估、准确估计、略微高估、非常高估)之中选择第二个问题的答案。结果表明,对于感觉(第一个问题),参与者的评分往往位于乐观一端,而对于估计(第二个问题),参与者的评分往往位于低估一端。也就是说,大部分参与者会认为,Lisa本人应该对获奖表示乐观,但真要问获奖可能性怎么样,Lisa应该低估一点。
当我们在说乐观时我们到底指什么?这可能要取决于从什么出发点来看待一个事情。“明天基金会涨吗”,感觉上我持有积极态度,觉得应该涨,但你真要问我估计一下涨的可能性,那我还是会保守地给出一个较低的估值。一面看涨,一面叫跌,或许这就是基民股民们的心态吧。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