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小时候没有被《古惑仔》中的山鸡、陈浩南、靓坤等角色吸引得神魂颠倒过?但你有没有想过,电影背后的香港黑帮究竟曾经有多猖狂?这些曾经横行一时的黑帮,现在都去了哪里?
香港黑帮的崛起并非偶然。很多人眼中的黑帮,可能只是一些打打杀杀、收保护费的“角色”,就像电影里一样。可事实上,香港黑帮的历史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。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,清政府的软弱让英国人占领了香港。英国人进驻香港的目的并非慈善,而是为了赚取财富。随着大规模的工地建设,广东和福建的农民工纷纷涌入,香港的人口迅速激增。这个地方虽小,但就业机会稀少,贫困情况严重,抢饭碗的事几乎成了常态。
最初,香港的帮派并不如现在那样凶狠暴力。它们的起源与清朝的“天地会”有关系。原本的“反清复明”思想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为了生存而结成的团体。一开始这些黑帮还讲义气,后来则完全被利益、地盘、金钱所驱使。英国人对此毫不在乎,因为这些纷争并不涉及他们,“管你们华人怎么争斗?”这种放任的态度使得黑帮得以迅速扩张。到了五六十年代,香港的黑帮已经庞大到警察也不得不对其低头。
有一个真实的故事,14K的成员陈惠敏后来转行做了演员,他曾这样形容那个时代:“黑帮是警察,警察是黑帮。”听上去像是笑话,实际上却荒唐到令人难以想象。警察、消防、海关等部门,很多背后都有黑帮的影子。只要你给点钱,几乎任何事情都能摆平。黑帮收保护费、贩毒、开赌场,甚至警察也为他们“撑场”,只要给点“红包”,黑帮的势力几乎无所不能。
根据统计,14K的成员人数保守估计有20万,新义安也有10万。想象一下,香港的帮派分子几乎占到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。而电影圈更是“风头不减”,成龙、刘德华、周润发等大腕,都曾遭到三合会的勒索。
然而,到了1974年,局面发生了变化。葛柏贪污案件曝光后,香港市民愤怒不已,英国政府也开始忍无可忍。香港设立了“廉政公署”,直接向港督汇报,展开大规模的反腐斗争。这一系列措施迅速打破了黑帮的庇护环境,大量警察和官员被查处。到了1977年,反黑组的统计显示,三合会的成员人数急剧下降,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几十万人的规模。
展开全文
但是,黑帮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。他们变得更加隐秘,低调地躲藏在地下,伺机东山再起。1997年香港回归后,新的政府发布了严厉的打击黑帮政策:“黑帮?一个字——打!”此后,任何妥协、宽容的做法一去不复返。大规模联合打黑行动展开,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,如通讯监控、DNA检测和资金追踪,黑帮再也无法恢复过去的“人情江湖”。2015年,香港警方开展了“雷霆一五”行动,在三个月内抓获4300多名黑帮成员,查获的赃款超过亿元,几乎将黑帮的活跃骨干一网打尽。
那么,黑帮成员去哪了?有的人成了明星,如曾是14K成员的陈惠敏,后来转行演戏。聪明的人及时“金盆洗手”,不再与黑帮沾边。而更多的黑帮小弟则四散逃亡:有的移民,有的开茶餐厅,还有一些人真心回归社会。至于那些不愿放弃的硬骨头,要么被抓捕,要么彻底消失。
为什么黑帮能够如此迅速地消失?这背后其实是“游戏规则”发生了变化。过去英国政府对华人漠不关心,而如今香港的法律、执法环境和政治意志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敢于露头的黑帮分子,不管身份地位,都会遭遇重刑,连小喽啰也逃不掉。随着社会的变迁,年轻人也不再向往黑帮的“辉煌”生活。正经的工作机会多了,谁还愿意过那种刀口舔血的日子?
社会风气的转变让黑帮的“面子”不再有市场。曾几何时,大家认为只有混出一番事业才叫有本事,而如今,知识、技能和创业才是真正的“王道”。黑帮这个过时的“产业”,电影里虽看着热血沸腾,现实中却是一场充满苦涩的幻梦。香港黑帮的突然消失,并不是因为人们变得更善良,而是因为制度和社会的进步。过去的规则是“谁狠谁有理”,而现在的规则是“守法的人才有未来”。这正是每一个人都能安心生活的根基所在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